• <blockquote id="6i0us"><label id="6i0us"></label></blockquote><label id="6i0us"><sup id="6i0us"></sup></label>
  • 成考院校 咨詢入口
    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備考資料 > 專升本試題 > 成考專升本《生態學基礎》簡答題考點2

    成考專升本《生態學基礎》簡答題考點2

    更新時間:2022-06-26 09:58:00  來源:大牛教育成考網  點擊量:

    導讀:生態學基礎考試,是成考專升本農學類的專業基礎科目,簡答題比較多是理論知識,整理相關復習資料可參考了解。。

      4、分解過程的特點和速率決定的因素

      分解過程的特點和速率決定于待分解者的質量,分解者的生物種類和分解時的理化環境條件。三方面的組合決定分解過程每一階段的速率。

      5、頂極群落的主要特征

      與演替過程中的群落相比,頂極群落的主要特征有:生物量高;總生產量/群落呼吸小;凈生產量低;群落結構和食物鏈(網)復雜;物種多樣性和生化多樣性高;群落穩定性高。

      6、引起種群波動的原因

      時滯或稱為延緩的密度制約,存在于密度變化及其對種群大小的影響之間;

      過度補償性密度制約;環境的隨機變化

    成考《生態學基礎》簡答題考點2

      7、估計次級生產量

      按同化量和呼吸量估計生產量,即P=A﹣R;

      按攝食量和扣除糞尿量估計同化量,即A=C﹣FU;

      利用種群個體生長和出生的資料來計算動物的凈生產量,凈生產量=生物量變化+死亡損失

      8、動物集群的代價

      增加對食物的競爭;對于捕食者增加顯眼性;增加感染疾病的風險。

      9、食草動物對植物群落的作用

      許多食草動物的取食是有選擇性的,影響群落中物種多度;

      啃食抑制了競爭物種的生長,從而加速和維持了低競爭物種的多樣性。

      10、種群密度制約的形式

      過度補償;補償不足;準確補償。

      【推薦閱讀:生態學成人高考專升本試題及答案

      11、在高度富養化的湖泊中藍綠藻能成為優勢浮游植物的原因

      浮游動物和魚類寧可吃其他藻類也不愿意以綠藻為食;

      很多藍綠藻都能固定大氣中的氮,因此當氮短缺時它們就處于有利競爭地位。

      12、測定初級生產量的方法

      收獲量測定法;氧氣測定法;二氧化碳測定法;放射性標記物測定法;葉綠素測定法。

      13、生態因子的作用規律

      綜合作用;主導因子作用;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;階段性作用;不可代替性和補償作用;限制性作用。

      以上部分內容是關于成考專升本《生態學基礎》簡答題相關內容,可進行問題和考點知識的了解。想了解更多成人高考復習資料,可站內搜索相關文章了解。

    ?

    上一篇:成考專升本《生態學基礎》簡答題考點

    下一篇:成考醫學綜合考試醫學生理學考點

    ?

    成人高考

    大牛教育成考網
    ?

    Copyright © 大牛教育成考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16435號 全國免費咨詢電話:400 166 9192
    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路華南理工大學國家科技園金華園區2樓C208-214室(總部)
    此網站信息最終解釋權屬于廣州天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
    聲明:本站為廣州成考民間交流網站,成人高考動態請各位考生以省教育考試院、各市成考辦通知為準。

    網上報警